“浙江區域金融改革創新非常活躍,浙江省獲國務院和一行兩會批準的‘金融改革試點項目’8個,還有一批省委深化改革的重點項目,改革的層級、數量、質量、廣度、深度都在全國處于前列,積累了不少金融改革的浙江經驗。”日前,在一場主題為“金融創新與區域發展高峰論壇——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研討會”上,浙江省相關負責人對浙江金融發展取得的成績做了梳理。
此次會議由省金融辦指導,浙大金融研究院、省金促會、省金融研究院等聯合主辦,天堂硅谷資產管理集團和浙大經濟學院協辦。來自政界、業界、學界的多路大咖齊聚一堂,共同開啟智慧的火花,回顧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浙江金融的發展路徑和成功經驗,同時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聚焦“新興金融中心”發展目標,研討具有浙江特色的金融發展課題,助力浙江金融創新和區域經濟發展再上臺階。
會上,《浙江金融改革發展歷史回顧》叢書正式亮相,通過全面回顧總結浙江金融改革發展的歷史,娓娓講述那些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為今后浙江金融創新、區域發展提供經驗借鑒,也為研究人員和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提供參考史料。
既要鼓勵創新 更要防金融風險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從一個經濟落后的省份跨越為全國的經濟大省、民營經濟強省。一系列數據即為明證:去年,浙江省實現金融業增加值3417.3億元,增速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3330億元,新增貸款8429億元,均居全國第三位,創下近五年的最高。截至今年5月末,全省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518家,總市值達到了8.6萬億元,其中境內上市公司424家,數據位居全國第二。
在浙江金融改革發展過程中,浙大金融研究院院長史晉川教授進行了長期的跟蹤研究。他認為,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體制因素和技術進步。浙江互聯網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離不開技術進步沖破了舊制度的約束。反過來,順勢而為進行制度創新,給新技術的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也是新時代對浙江金融發展提出的課題。
得益于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浙江誕生了一批新金融領軍企業,螞蟻金服正是其中一家。“技術的進步能夠大大地促進商業的變革,商業的變革又反過來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是新的技術需求,這是正向循環。”螞蟻金服副總裁俞勝法對新的金融監管方式寄予期望,“新金融需要有新的金融監管方式,新的監管方式也要適應不斷變化的金融發展的商業模式。”
金融最核心的課題是對風險的管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用古典經濟學生動闡述了金融風險。“實體物品交換價值的預期變高后,杠桿會普遍地從各個部門各個地區抬高,這個時候就變成了風險。深化改革,鼓勵創新,和防金融風險有內在的一致性。”
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高屹透露,“下一步,浙江將緊緊圍繞打造新興金融中心,進一步做大做強傳統金融業務,同時發揮杭州在財富管理、金融科技、金融小鎮等方面的先發優勢,強弱項,補短板,更好地服務區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浙江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金融強省。”
打造新興金融中心,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核心問題是什么?在圓桌對話環節,面對省金促會常務副會長兼金融研究院院長汪煒教授拋出的這一問題,浙商證券董事長吳承根表示,今年重要的任務是去杠桿,積極的去杠桿需要創造核心資本,發展股市,包括私募、創投、新三板等等。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院長錢水土教授則以“制度先行、人才為本、風險為要、環境支撐”定義打造新興金融中心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浙江“金改”成效卓著 系列叢書正式發布
在當日下午的一場主題為“浙江金融改革歷史回顧與發展”研討會上,《浙江金融改革發展歷史回顧》叢書的三位主編蔡惠明、謝慶健、陳國平悉數到場。作為金融界向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禮的一個重要成果,這套叢書歷經三年才編著完成。多位專家教授齊聚一堂,講述叢書編撰、閱讀的體會和自己親歷的浙江金融改革故事。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時點上,以叢書的出版為契機,系統回顧和總結浙江金融這四十年的發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浙江省金融辦副主任盛益軍說,從無到有,一張白紙繪藍圖,浙江金融發展到今天很不容易。浙江金融發展有今天的成績主要是依靠創新,下一步發展依然要依靠創新。
作為叢書的主編之一,浙江省政府原秘書長蔡惠明先生頗有感觸,“金融體制改革非常不簡單,從浙江省實際來看,1992年以后金融體制改革是大踏步前進,正是這樣,也促進了浙江省經濟體制的大大前進,也推進了浙江省經濟的大踏步發展。”
是什么筑就了浙江金融二十年的發展?浙江省金融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周建松總結了三點:經濟是基礎,人才是關鍵,體制是保障。
浙大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金雪軍表示,我們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歷史時期,如何抓住創新經濟,抓住開放經濟,加快金融改革向縱深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迫切需求。
: 浙江私募已超2700家
私募股權投資助力新經濟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助力區域經濟發展,與浙江打造新興金融中心的目標非常契合。”盛益軍指出,當下,我省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有企業改革、傳統產業的去產能,產業整合、消費升級等都需要專業的機構來支持。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我省在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協會備案的股權基金管理人有2702家,管理的實繳資本規模已經突破了萬億元的大關,位居全國第四位,僅次于北京、上海和廣東。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占了60%,已經成為了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并購投資等各類完整的體系,近四年來,全國各類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浙江投資了7700多個項目,投入規模達到了4500多億,表現出了巨大的需求和內生動力,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盛益軍認為,私募股權投資帶給企業的是高能資本,不僅僅是財務支持,還帶來了技術、管理、渠道、品牌,以及更多的業務拓展機會,是支持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我省政府將大力支持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助力創業創新、產業并購,讓浙江的企業與廣大民眾能夠共同分享新金融的成果。”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浙江省產業集群是由高度專業化分工的中小企業集聚而成。中小企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融資成本高和融資難等問題也是成長的煩惱。
“因此浙江省的經濟轉型升級亟需強有力的資本轉化機制和新型金融服務支撐,對金融業的創新發展有迫切要求,而私募股權作為企業股本的市場化補充機制,有利于解決經濟發展中遇到的融資結構失衡的瓶頸問題,有利于將民間資本規范引流到實體企業中。”浙江天堂硅谷資產管理集團總裁何向東認為,新時代下私募股權市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私募股權將成為助力新經濟、新金融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已躋身第二大股權投資市場,在浙江,借著鳳凰行動計劃的東風,私募股權投資將在推動企業上市與并購重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轉載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