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協會主辦的“攜手譜新篇”2018年浙江股權投資行業高峰論壇上,協會的幾位副會長接受了浙江經視媒體的專訪,下面是本次專訪的詳細內容:
募資能力減退 退出渠道收窄
如何攻克資本寒冬下發展難題?
近期有知名投資人的言論指出:“2018年是一個很重要的年份,可以說是中國PE、VC泡沫破碎的開始。”這也再次讓人們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陣陣寒意。清科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11個月,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退出項目共計2674筆,其中IPO退出數量839筆。2017年對應的數據則是3409筆和1029筆,同比分別下降21.56%和18.46%。
與此同時,2018年PE、VC支持企業境內外上市的賬面回報率也出現明顯反轉。數據顯示,按照企業上市20個交易日的標準測算,2017年,A股市場平均回報為7.7倍,境外市場平均回報為3.93倍。2018年前11個月,中國VC、PE支持企業境外上市的20個交易日后A股市場平均回報為6.73倍,境外市場則是9.27倍。
杭州嘉豪銘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徐孝雅董事長
創投市場比較蕭條有幾個原因,一個是作為創投的退出來講,最終還是以IPO為主,但是IPO渠道收窄使退出渠道受阻;其次LP的出資意愿較低,在股市里虧了不少錢;第三就是對資本市場收益預期的降低,因為2015年大家都是高歌猛進。那么這幾年下來的話,到現在實際上都是低于預期的,項目大部分沒有這種賺錢的效應。
浙江科發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陳曉鋒董事長
目前整個創投行業確實處于創投寒冬。現在對創投的要求也更加高了,本身你自己水平要提高,要能看得出對企業的判斷要更加準確。因為企業成功的概率在降低,退出也不是很通暢。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創投比較大的當然還有另外一方面的影響,就是它的嚴監管,對于我們的合規性要求也是更加提升的,每一個公司都應該重視,這樣行業就可以更加純正,真正就是為科技,為創業而服務。
并購重組活躍 政策暖風漸顯
浙江機構怎樣立足自身突出重圍?
由于今年以來IPO速度的放緩,使VC/PE機構通過企業IPO實現退出的渠道受阻,因此機構借道并購重組實現退出的現象于近期開始增多。同時在證監會鼓勵私募股權與創投基金參與并購重組的背景下,11月VC/PE擬參與并購重組的投資金額明顯提高。投中數據顯示,11月披露并購預案的交易共580筆,雖然案例數量環比小幅下滑3.71%,但其中388筆交易披露的總金額約499.69億美元,環比上升53.95%。同時,大型股權投資基金(PE/VC)也盯上了殼資源。
浙江賽伯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陳斌總裁
科技創新企業,通過殼資源去上市,我覺得也是一個方法,關鍵的問題怎么利用,資本市場上面的殼盡可能的要干凈一點。因為大量的科技創新企業,其實這幫企業家他們的強項其實是在科技創新研究上,他們在資本運作方面其實不是他們的強項。假如說大量的殼資源里面都是非常的財務上面有很多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對創新來說也是個災難。他們就會被很多資本運作的泡沫所淹沒。
浙江浙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顧斌董事長
科創板能夠對我們科技企業帶來紅利,因為主要科創板主要姓“科”,它能夠讓更多的科技型企業多了一個退出渠道;第二個,隨著新一輪的熱潮下來,那么對我們投資的估值來說也確實有降低,這也是逐漸回歸到理性,這實際上對我們投資來說是個好機會,我是比較比較強烈的呼吁精準化管理,更科學的監管,而不是一刀切,精準施策使政府能夠更多的能夠推出支持創投機構發展的政策,有利于更多的創造機構發展。
盡管受到金融市場大環境及政策面不穩定的影響,但是浙江尤其杭州還是憑借創業生態不斷完善、政策扶持適時加碼、創投機構專業性持續提升等優勢積極平穩的進行著“募資嚴冬”的過渡。
天堂硅谷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何向東董事長
今年浙江創投行業還是有很多的亮點,比如說浙商創投募了255億的鳳凰行動專項基金,對他們來講,幫助我們更多的上市公司紓困它有很好的一種來源,另外我們浙江其他的一些很多的一些優秀的投資機構,也都在積極努力的去進一步在支持實體經濟上面來發力。浙江省的創投機構還是會努力來把握,從危中來尋找機遇,既要解決眼前的困難,可能更要立足長遠的發展,說不定我們今年這樣一種形勢是對我們浙江的上市公司來講是個很好的機會,可能在未來,比如通過我們這幾年的結構性的調整,轉型升級,可能你能夠在國內上新的臺階,引領行業或者細分行業有個更好的發展。
(轉載自:浙江經視財富新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