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6日舉行的首屆中小投資者服務論壇上,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安青松,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王明偉,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就證券、期貨和基金領域的投資者保護進行了闡述。
安青松表示,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是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之一,與信息披露制度共同構成資本市場有效運行的基礎臺柱。投資者適當性是“賣者有責”原則的具體體現。從國外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發展的經驗來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是讓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基礎制度。
他同時表示,適當性管理是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的第一道保護,健全完善適當性制度是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基礎。
對此,安青松建議從六方面進一步健全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第一,立法加以完善;第二,強化行政監管;第三,加強自律管理;第四,落實主體責任;第五,完善法律救濟;第六,深入宣傳教育。
“期貨、期權及衍生品市場面臨著對外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挑戰,我們營造的市場環境對投資者,尤其是對風險承受能力較低、信息獲取處于弱勢的中小投資者來講,至關重要。”王明偉說。
他同時表示,經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期貨市場已構建起統一開戶、投資者適當性、期貨保證金安全存管監控、期貨公司風險監管指標體系、期貨投資者保障基金等一系列投資者保護制度,形成了“五位一體”協調工作機制,構筑起獨具中國特色的投資者權益保障體系。
洪磊表示,依法落實信義義務是行業自律的核心任務,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協會的職責和使命。下一步,協會要積極推動行業以信用立身,實現信用自治,切實防范各類損害投資者權益、破壞行業秩序的風險事件。
首先,推動《基金法》成為統領各類資管業務的根本大法;其次,積極行使協會職責,搭建全面落實信義義務的自律規體系;最后,推動完善糾紛解決機制,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
在同一場合,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鞏海濱表示,投保基金將積極有序推進拓展投保基金功能,探索擴大其應用范圍;大力推進“看穿式監管”,進一步拓展交易結算資金監控系統數據監控范圍,建設分級預警機制,持續優化完善監控系統;不斷強化對證券公司風險狀況和變化趨勢的常態化監測預警,探索精準分層、分類,“靶向治療”,重點對行業整體、不同地區、重點公司、重點業務等進行深度監測分析,豐富報告體系。
逐步建立分層、分類、精準保護狀況評價系統,針對特別關注的上市公司類型,探索建立針對性強且精準的投資者“畫像”;進一步完善投資者損失與賠償計算方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賠付計算系統,積極支持輔助司法審判;深入開展“一對多”投資者調解服務,探索建立高效的先行賠付體系,積極推動行政和解相關制度試點落地。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