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投資品種越來越豐富,披著金融外衣的騙局也越來越多。提高風險識別和防范意識,加強自我保護和學習能力,已成為現代投資者的必備素質。做到3個“警惕”,遠離非法證券期貨陷阱,理性投資、守護財富。
1.警惕一:承諾“還本付息”。
投資即意味著風險,且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借貸關系才意味著“還本付息”。實際上,股權投資、基金投資、合伙經營均須風險共擔,承諾“還本付息”的必須加以警惕。
2.警惕二:投資項目面向公眾、不設門檻。
如果您遇到電話、微信或QQ上的投資項目宣傳,或是在街道上被發投資小廣告,請千萬別輕信。這些利用公開方式面向不特定多數人進行宣傳的,不關心投資人是否為合格投資者,不關心投資人是否具有風險識別能力,這樣的投資項目要警惕。
3.警惕三:超范圍經營。
準備投資時,投資者應核對相關機構的工商經營范圍。在我國需要審批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銀行、保險、信托、券商、金融租賃、期貨、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額貸款、典當共12種,經營以上業務需持有相應的金融許可證,對范圍內無發售理財產品的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