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陰霾還未完全散去,廣大投資者更多訴諸互聯網來獲取投資資訊和投資理財。但互聯網魚龍混雜,它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夾雜了不少虛假內容,違法犯罪活動在暗處滋生。如果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投資者甚至會遭受巨大的財產損失。
近期,有不少不法分子冒用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名義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具體表現為:
1、冒用公司名稱、注冊商標;
2、盜用從業人員肖像,偽造非法APP、非法網站并實施違法宣傳和違法募集資金等活動。
套路一
自稱“知名私募機構”或“高級基金經理”,在QQ群、微信群、直播平臺等講解股票知識、分析預測行情、傳授炒股技術、推薦股票及指導買賣點等內容。
“免費手把手指導”聽起來特別誘人,但實際情況是,這些機構并非是依法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那些看似專業的“老師”,根本不具備證券從業資格和相關專業能力,他們事先編好一套話術以欺騙投資者,誘導其購買課程。
套路二
“老師,您推薦的‘牛股’怎么不靈了?”一旦有投資者發出這樣的疑惑,這些老師便可能以“股市行情不好,炒股利潤率低”等理由,推薦外匯、外盤期貨、境外指數、虛擬貨幣等新型投資用品。并且號稱它們投入低、收益高、交易靈活方便,非常適合普通投資人投資。
套路三
投資者若是心有懷疑,微信群、QQ群里的“托兒”則會冒泡,一本正經地吹噓自己的豐厚“戰果”,上傳交易盈利截圖,誘使投資者下載交易軟件或APP注冊開戶,并入金參與交易。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交易平臺實行虛擬交易,其交易走勢圖復制境外市場以往行情,由這些不法分子通過后臺操縱。一旦受騙入局,投資者往往血本無歸。
提高警惕,注意辨別
疫情防控期間,廣大投資者在互聯網瀏覽投資信息或投資交易時,切記加強防范、注意辨別,不輕信宣傳、不輕易入金。
n 查詢合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名單:可通過中國證監會官方網站(www.csrc.gov.cn)
n 查詢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公示信息:可通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方網站(www.amac.org.cn)
(來源:中國證監會,內容有修改)